從前有一個證了阿羅漢果的師父,有一天因事外出,徒弟背了包袱跟隨在後面。走了一段時間,小和尚就在心裡面想:「世界如此多災多難,眾生如此的多苦多難,我應該要有菩薩大慈大悲的發心,來救渡苦難的眾生脫離苦海。」

 

當小和尚發了渡人的菩薩心後,證阿羅漢果的師父因為有他心通,知道跟隨在後面的徒弟,這時候的發心非常的偉大,立刻停下來對小和尚說:「包袱給我,你走在前面!」

 

小和尚驚呀的說:「為什麼呢?」師父不講話,只是伸手要他的包袱,小和尚不清楚師父為什麼如此,但是他還是把包袱遞給了師父。

 

師父背著包袱跟在小和尚的後面心中想著:「真慚愧!發這種民胞物與,救渡眾生的菩薩心,我還發不出來,我這個徒弟了不起啊!他發了菩薩心,應該讓他走在我的前面,我這個師父甘願為他背包袱!」

 

小和尚也不知道究竟為什麼?走了一段路,忽然見到腳底下有一個水塘,成千上萬的螞蟻被水圍困,他突然又興起了一個念頭:「唉!世界之大,眾生之多,就連這水塘裡面的螞蟻,我都沒有辦法救渡牠們,那裡還能夠救渡天下的眾生呢?想要渡盡眾生,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呀!」

 

當小和尚這個念頭生起後,走在後面的師父,就知道了小和尚的想法,馬上就說:「站住!包袱拿去!走到後面去!」

 

由小和尚發心的故事告訴我們,初發心很難,要維持到完成更難,故《華巖經》云:「不忘初發心,成佛有餘。」人若能保持當時立下的大志向,保持發下大願的熱誠,不怕困難,腳踏實地去實行的話,相信什麼事情必能成功!

 

活佛師尊慈示:「修道辦道需要立定志向,切磋琢磨,道心不移,才能稱得上是修道士。不因環境的好壞,而改變修道的道念。順境不改初志,堪稱棟梁。逆境不變信心,堪稱豪傑。達人知命,安貧樂道, 方為 君子。古人修行能貧而無諂,富而不嬌,抱定宗旨以修道。因此貧不足羞,可羞者貧而無志。富不足尚,可尚者富而好施。」

 

【心得】

我們都知道渡人求道實在不容易,但是也是非常簡單,只要你願意去說:「求道很好,這個星期四的晚上有没有空來拜拜求道呢?」雖然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,但是那是累劫的大因緣,才能夠三生有幸得聞這一大事因緣的一句話。

 

如果你相信因果,那麼你一定知道這一句的真實性;如果你相信生命的真實,那麼你一定知道這一句可以撼動三界十方;如果你想要渡人求道,那麼你一定要把這一句自然的說出來。

 

我們都知道求道有三個條件:根基、佛緣、一大事因緣!我們也知道求道有四難:人身難得、中華難生、明師難遇、真道難逢!我們也知道仙佛所說:「求道至少要修三世以上!」那麼今天我們為什麼能夠說出:「你想要求道嗎?」因為我們是天命明師濟公活佛的徒弟,就是活佛的弟子,我們發心渡化親朋好友,他們就具足一切的求道因緣,那麼你為什麼不說看看呢?請你勇敢說出:「你要不要拜拜求道?」

 

有許多學弟妹都不敢說出這一句話,我想說:「你們真的想太多了!」害怕關係不好嗎?你又不是強迫他求道,你在怕什麼呢?害怕他不會求道嗎?你不說看看,又如何能知道他要不要求道呢?害怕被拒絕嗎?你總要去嚐試去說看看,而且我希望你能不斷去說去講,一直到你的心如堅石般一樣,不為成功與失敗而動心,有一句話說:「戰勝別人是英雄,戰勝自己是聖賢。」那麼你為什麼不說看看呢?

 

其實你說出來了,有幾個好處:第一是種下一大事因緣的種子,縱使他今生今世不能求道,那麼我們也要祝福他在他生他世能遇佛授記求道,這是因果問題;第二是產生興趣或好奇,通常他會問:什麼是求道?什麼是一貫道?求道有什麼好處?…等;第三是他答應求道了,根據多年的渡人經驗,這種例子還真多,通常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會說好!那麼你為什麼不說看看呢?我想這一句話是生命中最感動的一句話!

 

發心渡人求道這一件事其實並不難,只要你在伙食團參與及付出,那麼伙食團這個菩薩製造環境就會影響你。伙食團的運作總是圍繞在「渡人」與「成全人」中,於是我們規劃「搬家服務隊」、「迎新活動」,不斷的去宿舍拜訪,就是為了渡人成全人;我們規劃「志工課輔」及「志工勸募發票」,就是為了渡人成全人;我們規劃每週一「成全日」,就是為了渡人成全人。還有許多的道務活動、成全活動及伙食團經營活動,無非就是為了渡人成全人。

 

但是這一切都要你不要離開伙食團,從來没有看過修道不須要伙伴的,一個人或許可以修道,然而卻不能辦道的。修道就在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之間,辦道是有時間性的,時間過了就没有了,要等到下一次活動的時間。不離開伙食團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夠不斷的發心渡人成全人,為什麼呢?因為伙食團經營是以三多四好為道務目標的。

 

道親的層次可分為「信徒」,為了一切的福報、安頓身心、求得平安等,這一種道親也是會渡人求道的,正是一句話「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」;「修士」,我們在道場上久了習慣了,我們的生活與道場結合在一起,交了許多道親朋友,只是渡人的積極性低了,不休息菩薩說:「三年知進退,十年見高低」最能形容這一階段,但是他們也是會渡人求道的;「神職」,開完法會時立下「重聖輕凡」及「財法雙施」的菩薩愿,從此依愿而行,我也不多說了,就是標準修道人。

 

如何常保初發心呢?基本條件就是三不離,不離道場佛堂、不離經典聖訓、不離前賢。但是這還不夠,還要每年設立渡人及成全的目標,規劃成全計畫,然後依計畫實行。總之,就是要渡人成全人,即使一年才渡一個人也没關係,因為你不斷在想、不斷在成全,那麼你的初發心又怎可能會不見呢?如果不見了也没關係,再重發心愿就好了,如果再不見了也没關係,再重發心愿就好了,這也是常保初發心的一種方法。

 

然而,有多少的道親留在伙食團修道辦道呢?一時的發心,總是抵不過業力的牽纏,一個想法,漸漸的離開伙食團,如果没有人去成全他,那麼就再也不回頭了,真是情何以堪!或許我們可以說「因緣使然」,而留下來的道親,我們總會說:「看吧!若不是累劫的根基緣份,你怎麼會留下來呢?」點傳師說:「這不是道齡的問題,而是大家的根基非凡。」

 

每一年我都在想:「如何讓每一人留在伙食團?」或許這就是我常保初發心的想法吧!

 

氣騰騰雷音響

波滾滾現金光

中發心獅子吼

攜佛子渡迷航

 

99.05.14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sui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