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

學生段考,難得没事,心也為之沉壂,於是腦中一直浮現要分享大學證釋。我想設了一個部落格,還是有一點責任的,作品不是要有就有的,雖然我還有一些存檔,哈…但是也不能都一次更新,因此這一個月是比較空白的一個月。

 

上一次是分享明明德的意義,現在我們來看看經文如何闡述明明德。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。」古字有「聖王明君」、「聖人」、或「修道人」之義,如果是「聖王明君」者,此天下即是國家,就是如何讓國家的百姓都能明明德;如果是「聖人」者,此天下即是人民之義,且不分種族,只要是人都是教化的對象,佛家更有「芸芸眾生」之教化,可以說六道眾生皆是佛教化的對象;致於「修道人」者,此天下除了上述之意,主要是指我們個人整個「身心靈」的狀態,套一句話就是「身心靈」都要健康,所以我要分享的是我們這個人的天下。

 

壇經中鼓勵我們要發「四弘誓願」:「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,自心煩惱無盡誓願斷,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,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。」曾聽聞白水聖帝說:「大同世界你們都看的到。」也就是指我「性心身」要一貫,一貫後不就是「風調雨順」、「國泰民安」了嗎?就在我們真主人當家之時,慈悲心流露自然的出來,當下是佛心、菩薩心,這不就是大同世界了嗎?所以修道人是「借假修真」,此「假」在對外是指週遭的人事物,對內是指我們的身心狀態,如果我們能夠借著外在的人事物來涵養自性,那不就是「在辦道中修道」之義嗎?畢竟內省內觀的工夫,非長時間的訓練修煉下,豈能有所進步呢?但是借外在的剌激,就能比較快了,仙佛曾說:「伙食團修道,一年抵十年」就是在講這個。

 

說了那麼多就是想讓大家知道,此「天下」就是指「我們的身體與身中的人心與道心(性)」,也就是「性心身」而言。整部大學都在講「忠恕」之道,可以說是一種「因果關係」,如「敬人者,人恆敬人」、「愛人者,人恆愛之」;也是一種「同理心」,如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修道工夫。而潛能開發中說的非常好,可以總結我要說的:「要讓事情改變,先要改變自己;要讓事情變的更好,先要讓自己變的更好。」所以我常說:「修道就是要跟自己過意不去,不能隨著自己的習性愛好,而是要遵循佛規禮節與修道的方法,而在修道的方法,大學中的四綱領八條目已經講的非常明白了。」

 

再者,為何要從天下談起呢?首先我想這是先訂立一個目標,也是一個方向,就是要我們有一個遠大崇高的志向。在目標規劃中,可以說就是「核心目標」,只要達成了這個目標,其他的目標也就成功了。將明明德推到天下有怎樣的狀態呢?我想「天君泰然」、夫子七十從心所欲與成佛就是這種狀態。或許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成佛呢?這個問題就好像你問太陽說:「你為什麼要綻放光與熱呢?」的道理一樣,本來具足的光明德性,只是被妄念執著的心給障礙,就不具足光明的德性嗎?所以為什麼要求道呢?就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佛性,並且明確指出佛性在那裏,真是「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之道。

 

其次我想就是要告訴我們「天下」並不遠,就在我們自身中。於是從天下、治家、齊家、修身、正心、誠意、致知到格物,「層層歸納」、「由大至小」、「理想到具體」,最後探究其根源與解決之道,而提出「格物致知」之明明德修道工夫,只要從「反省覺察」做起,終有於天下之日也。致於如何格物?如何改毛病去脾氣?容後再言。最後總結,活佛老師曾說:「修道修心,辦道盡心。」此心分為「人心與道心」,儒之「存心養性」最能達此目標,也就是要我們「時常存善心,涵養茁壯道心本性。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sui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