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的養生之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資料來源:台灣素食網    發表者 topsun 2007-08-18 09:31:24

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、偉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,一生勤于治學,自強不息,文績卓著,德侔天地。他活了七十三歲,在當時來說,可謂身健壽長。綜觀孔子的聖言範行,他的長壽之道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.
一、自強則剛
與道家提倡的清靜無為的思想相反,孔子提倡 的是自強有為。眾所周知,孔子有一句名言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意思是說,天是以運行不息為健的,人也應當效法上天,自強不息。孔子最見不得懶散的學生,斥責其朽木不可雕也。懶散使人四肢不勤,思想怠惰,精神渙散,萎靡不振,難盡天年。
古語雲:流水不腐,戶樞不合。靜止便意味著停滯,停滯便意味著消蝕,西方哲人認為;生命在於運 ,包括體力和腦力的運作,孔子認為,人生一世,應當樹立遠大的志向,有所追求,有所作為,不懈努力,力求進取。唯有心強才能體健,體健才能保證事業有成。
孔子一生艱苦奮鬥,精進不息,青少年時代勤幹 苦讀,博覽群書,學業超群;中年後東奔西走,周遊列國,宣傳自己的主張;晚年致力於教育,編纂典籍。在人生的征途上,始終保持著百折不撓、矢志不移的進 取精神。他之長壽,正在於將養其身有作為密切結合在一起,精神作用于身體,健康的體質保證和激勵苦地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。正因為孔子具備了 這種真積力久(荀子語)的精神,有著積極進取的心 理和健康的體魄,故而能譜寫出輝煌的生命樂章。
二、大德必壽
孔子提出:仁者不憂仁者壽大德必壽 名言。他認為,有德之人,注重德性的修養,自我人格的完善,心地光明,以仁待人,精神爽朗,邪氣難侵,有益於健康長壽。小人則相反,由於其心術不正,損人利己,纖巧勢利,耗心傷神,必然有損於身心健康,與長壽無緣。故孔子曰: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。意思是說:君子的心胸平和寬廣,浩氣長存;小人卻經常處於患得患失、局促憂愁的心境狀態,難得心理平衡與安寧
孔子一生,十分注意養德立德,主張推行忠恕之道為政以德,造福於民。他最鄙視貪官污吏,提出損者三害,即:驕奢得意有害,遊樂忘返有害,沉溺 於酒色有害。孔子在魯國任大司寇期間,廉明清正,兩袖清風,受到廣大百姓的愛戴。當時,魯 國的國 君魯定 公,喜愛淫歌妖舞。齊國為了腐蝕削弱魯國,投其所 好,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。魯定公終日沉迷於酒色淫 樂之中,不問政事。孔子屢屢動諫無效,一氣之下,便辭去大司寇的職務,離開魯國,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周遊列國之行。
孔子周遊列國時,見到齊景公,齊景公仰慕他的學識與品德,要將凜丘那個地方送給他,作為他的養生之資,幾千婉言推辭,沒有接受。他回來對學生說,無功受祿不可為,不義之財不可受,並說:不義而富 且貴,於我如浮雲
孔子提出的著名的君子三戒,既是對人的品德修養而言,又是對人的養生保健而言的。君子三戒的具體內容是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意思是說: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覺:年輕時,血氣尚未穩定,要警覺貪戀女色;壯年時,血氣旺盛,要警覺爭強好鬥;老年時,血氣漸衰,應警覺貪得無厭。孔子提出的三戒,極為準確的抓住了不同年齡段人性中的弱點,指出其既佚品德、又傷身體的危害性,提醒人們警覺力戒,以善其身。
孔子諄諄教導他的學生: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成人之惡必有惡報。孔子把字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這句話送給他的學生子貢,因為子貢才華較高,經營工商很成功,政治外交也很出色,很容易犯不饒恕人、不善體諒別人的毛病。勸他佈施仁政,待人要寬度隨和,而且告誡他:富與貴,此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。這話既是對子貢講的,體現了孔子因才施教;同時又具有普遍的意義,強調立德的重要性。孔子認為,人之患,在於欲望太多,所以提出無欲則剛’” 的觀點。無欲的人,能剛正無畏,辦事公正,心地坦然,寬鬆泰和,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和健康,享受真正的人生。
三、強身健體
孔子在百忙中,十分注意健身活動。他在教學中,主張學生應當通習六藝,臻於三德。他所說的六藝包括:禮(禮節),樂(音樂),射(射箭),禦(駕車),書(書法),數(算數)“‘三德的內容包括:“‘智(學識),仁(愛心),勇(勇敢)。可見在他的教學宗旨中,已經包括了德育、智育、體育、美育等全面發展的內容。孔子經常和學生一起騎馬、射箭、習武、游泳,還經常和弟子們一起外出郊遊。如今,在泰山一座天門的石碑上,還可以看到上面刻有孔子登臨處的字樣,說明孔子是極重視體育鍛煉的。所以,古籍中形穿孔子趨進,翼如也’”。說他走起路來,象鳥兒長了翅膀,健步如飛。由此可知,孔子偉岸高大的身軀和強健的體魄,是與他積極宣導並積極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分不開的。
四、以樂自娛
孔子非常喜愛音樂,而且精通音律。據史書記載,孔子無一日不歌(唯喪事除外),說明他每天都要詠詩和唱歌。又據《論語》記載:子與人歌而善,必使反之,而後和之。意思是說,孔子聽別人唱歌,如果唱得好聽,就一定請別人再唱一遍,自己跟著合唱。孔子還善撫琴,他在彈琴時,神情莊重,四體通泰,目光遠大,壯志淩雲。孔子在詠歌擊磐時,能將自己的精神與磬聲溶匯在一起,達到物我兩忘,物我同一的境界,可見孔子的音樂修養是很高的。孔子晚年時,整理詩歌三百篇,使之能上管弦(能譜上樂曲演唱),使其大眾化,易於在群眾中推廣和流傳。
孔子喜歡鼓舞人們健康向上的音樂。他在周遊列國時,在齊國聽到老百姓演奏樂,激動得竟廢寢忘食,三月不知肉味,並回: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。意思是說:沒想到《韶》樂竟達到如此高的水準啊!他稱讚《韶》樂盡美矣,又盡善也’”。意思是說《韶》樂既有美的形式(曲調),又有美的內容(《韶》樂是反映大舜帝治理天下之功德),對《韶》樂推崇備至。
孔子極不喜歡鄭聲(鄭國的民歌,內容多反映男女情愛,過於直露)二他認為鄭聲淫’”,容易刺激人的欲望,煽動欲火,於社會風氣不利。孔子竭力主張音樂應當歌者直己而陳德,既要有優美的曲調,又要有健康的道德內容,鼓舞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。靡靡之音只能消蝕人們的意志,腐蝕人們的靈魂,使人墮入惡俗。由於孔子一生伴隨著音樂,而音樂又具有淨化心靈,使人達到良好精神狀態的作用,這無疑對增進孔子的身。心健康大有種益。
五、飲食有度
孔子認為著則不孫(遜),儉則固與其不孫(遜)寧固。意思是說:奢侈就會驕縱不遜,節儉就會固陋,與其驕縱不遜,寧可固陋。孔子一生生活簡樸,安貧樂遣。他說:飯疏食,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在其中矣。意思是說:吃粗糧,喝白水,彎著胳膊當枕頭,樂在其中。他非常讚賞他的學生顏回艱苦樸素的精神,說:賢哉,回也!一瓢食,一觛飲,在陋巷,人不堪甚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者,回也!意思是說:顏回多麼賢德啊!一小筐飯,一瓢白水,住在狹小的巷子裏,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苦楚,然而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處,多麼賢德啊!
孔子一生從不在鬧市上下飯館吃酒食,在家中堅持食五穀雜糧和蔬菜,居住以簡樸舒適為宜,反對鋪張浪費。但是,孔子對飲食是很講究的,他主張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,並非是指山珍海味,而是指飯食一定要做得精細,講究衛生,保證營養。孔子有八不食:魚餒而肉敗,不食。色惡,不食。臭惡,不食。失飪,不食。不時,不食。割不正,不食。不得其醬,不食。意思是說:食物經久變質,魚、肉腐爛變壞,都不吃。食物變色難看,不吃。食物氣味難聞,不吃。烹任得不好,不吃。不當時,不吃。割得不合規矩的肉,不吃。調味品不恰當,不吃。另外,在飲食中還有幾條準則,即:席上肉食雖多,但吃的量不能超過主食。飲酒可不限量,但以不醉為宜。不吃從集市上買來的酒和熟肉。生薑可食,但勿過量。由於孔子非常注意飲食營養衛生之道,故他一生很少患病。
綜上所述,由於孔子一生自強不息,以德養壽,健身活體,以樂自娛,飲食有道,生活規律,所以他一生都保持著旺盛的精力,發奮圖強,精進不止。孔子的人格高邁,目標遠大,從不追逐物欲,不計較個人得失,不為名利所誘惑,不為困難所折服。他不斷充實自己,追求自我完善,深得極樂之道,博大包容,安定泰和,浩氣獨立,無所畏懼,故而身強志堅,一往無前,成就了偉大的事業,以至聖先師的形象屹立于世人的心目之中,成為人們仰之彌高,鑽之彌深的光輝楷模與典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sui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