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道的目的就是要知道如何將道落實在生活中,當了解之後就可以付出於行動,最後養成良好的習慣。心理學家說:「人因為有了思想後,就會付出行動;在不斷行動的過程中,養成習慣;當習慣養成後,就成為人的個性;產生個性後,就會影響人一生中的成就。」由此可知,一個人的思想是多麼重要啊!

 

如今我們沾了天恩師德,求道後知道我們「玄關竅」中有一個真主人,只要依真主人就可以在萬事萬物之中,行合理合情之事,所以孔夫子說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。」但是我們要如何真正讓「真主人當家」呢?由於我們從小就習慣以「見聞覺知」來思考,逐漸養成的以「我」為中心的性格來主導一切,認為身體是真實,卻不知「會變化的東西皆是假的,肉體不斷的老化,最後死亡。」所以求道後仍不能以真主人當家。因此我們學道就是要漸漸用真主人來思考,養成良好的習慣。所以親愛的道親們,前人老的偉大德性就在這裏,除了引導個人如何學道外,還規劃研究班一切的課程,讓我們循序漸進的養成用真主人「思」與「行」。

 

在一次的乾道伙食團聚會中,劉兄分享說:「有一位學長鼓勵後學要研讀「天命明師的印證」一書,因為就新道親而言,對於道的來龍去脈都不是非常瞭解,但是當後學讀完這本書之後,內心感到非常喜悅,對於道有新的認識,後學終於明白不應該再往外追求名利富貴,而是要認真的修道辦道。」當後學聽到這一席話時,內心感到非常快樂,因為劉兄從此之後,開始走進他一生的修辦人生,所以思想是多麼重要啊!佛云:「發菩提心。」又說:「永保初發心,成佛有餘。」

 

讓我們來看看伙食團的生活之道!初陽乍醒而綻放光芒,此時鈴聲大響而警醒夢中人,於是將床務整理好,與同修問聲早,開始一天的修辦生活。早起將個人的環境區域打掃好,準備晨讀。靜坐抱合同、守玄、默念口訣十次,初聞操持者口誦:「開經偈」,於是從願懺文、四弘誓願文、摩訶般若婆羅蜜多心經、太上老君清靜經、彌勒救苦真經、迴向及發一崇德精神指標,一路口誦而道氣沖破雲霄,頓時身感神清氣爽。接著分享光明智慧,或大學證釋,或修辦心得,或者討論今日活動之配合,如此操辦與口才與日俱增。

 

圓桌之中見溫馨,高唱謝餐歌、舉眉齊而感恩在心中,開動之時相互佈菜而顯道氣,之後享受廚師的愛心,因此就要將菜吃光光。而廚師雖一早準備早餐,然內心滿懷歡喜與愛心,珍惜一週以來的學習機會,思索、計劃、準備,決定讓大家感受菜香味美,重視煉性火侯,小心使水不沾地,不急不燥,善後也能完成,最後將桌椅菜飯碗筷排好,滿心歡喜等待大家用餐。

 

一起走在校園中,見同學而問早,上課專心聽講,勤作筆記,突然察覺教授將重點再三強調,心感快樂而舉筆畫了五顆星星,同時標註「必背!」。思索報告題目,如何擬大綱與找資料?前言中描述作報告的方法與方向;內容中綱舉目張,重視整理資料而歸納大綱,條理分明而版面清爽舒適;若能再加上比較分析而表格列舉,更見不同他人而有創新之感;結語中決不馬虎,作報告的心得或啟發,一一列舉於後,獨發個人風格創見;參考書目中至少列舉五本,則完成報告;最後封面再用心製作,引起觀看之心也。考試時必放下一切事務,專心準備應考,決定準備比教授出的題目更多而無所懼哉!所以上課的態度與想法實為重要。

 

同學之中有誠懇者、心善者、有緣者,一一將名字填寫渡人成全人計劃冊中,運用種種管道噓寒問暖,了解背景狀況,時常與學長姐或同修分享此人一切情形,之後力邀至伙食團用餐,決定營造「第一印象」,感受家的溫馨,讓其自然喜愛伙食團,當與前賢熟識後,就可以請他來求道。注意同學的生日關心與疾病問喉,在最需要人關心的時侯,一定要馬上行動,讓他感到我們的真誠之心。

 

上課回來後稍作休息,思考晚上活動之流程與注意地方。若能運動,或複習課業,或閱讀道書,或找資料等皆為良好習慣,在休閒中仍有所收穫,而不僅僅是睡覺。參與活動不遲到,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付出,或幫助廚師,或排桌椅,或整理環境,或與人分享皆是辦道,老子說:「建德若偷。」子曰:「勿以善小而不為。」在活動中要觀察人與事的配合、要學習不會之事、要複習佛規禮節、要主動配合與補位,總要全力以赴而盡其在我。在活動之後,把握時間至宿舍成全道親與渡人,或送水果餅干,或噓寒問暖,或分享修辦心得,或學講修道小故事,或鼓勵常回伙食團,如此落實菩薩修行,日久功深。

 

回伙食團後要將心收攝回來,可以反省一日之人事物,那裏有優點則加強,那裏有缺點則改進;也可以看經典聖訓,思索如何達成其中之理,或參悟經文之義。最後要將今日所做功德迴向給父母:「懇求活佛老師慈悲,徒兒今日所做功德,一切迴向給父母。祈求父母身體健康,求道因緣早日來臨。」子曰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」本者孝也,修道人不可以「一日不慕父母」,感恩必須日日在心中。在十一點過後靜坐抱合同、守玄、默念口訣二十次,然後準備就寢,經云:「一日修來一日功。」

 

當我們知道為什麼要修辦道的時侯,才能夠「真主人當家」。或許你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來伙食團,也許是一種莫冥的感動牽引著你,但是親愛的道親,該是參悟自己修辦因緣的時侯了,鑑古察今史冊列舉,唯聖賢仙佛菩薩長留人間,如今我們得遇此殊勝因緣豈可入寶山而空手而回呢?

 

看明月悄然走入紅樓  輕推人間的法舟  划過華岡每一個角落

息卻名利種種的迷惑  再重新回歸真我  活出生命的光明燦爛

須知自古聖賢仙佛菩薩  皆歷經艱深萬難而來

更讓慈悲願力從心綻放  生命中洋溢智慧之光 

將這份的感動化為生命的大愛  為眾點盞燈  使慧命傳承永久

 

謙君子94.03.2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sui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